支邊村里撐開“致富傘”
2025-02-19 標簽: 來源:延吉新聞網
2月13日,記者在延吉市三道灣鎮支邊村看到,盡管寒意依舊,可村里的食用菌種植基地卻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:一排排整齊排列的菌棒上,肥嫩的平菇簇擁而出,就像一把把撐開的“致富傘”,給村民們帶來了增收希望。
支邊村地處偏遠山區,過去,該村以種植玉米為主,產業結構單一、經濟效益低下,村民收入水平不高。許多年輕勞動力為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,紛紛選擇外出打工。提及過去,村黨支部副書記王鳳濤感慨地說:“以前,家家戶戶都是靠種地過活,一年到頭辛苦勞作,經濟收入卻很少。”
據延吉市林業局駐支邊村第一書記劉波介紹,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、加快推進脫貧地區鄉村全面振興,2023年,負責包保支邊村的延吉市林業局與村黨支部經過多方考察,決定發展具有周期短、見效快、效益高等特點的食用菌種植項目。2024年,支邊村依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組織優勢,建立“黨委指導+支部領辦+企業合作”運營方式,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建設了包括3個溫室大棚和6個塑料大棚在內的食用菌種植基地。溫室大棚去年11月初種植的6萬袋平菇,日產平菇300公斤—450公斤,已趕在春節前上市銷售,日均收入1000多元。隨著天氣轉暖、氣溫上升,預計平菇日產量將提升至1000公斤—1500公斤,可帶動村里近20戶村民人均增收1.3萬多元。其他塑料大棚將于清明節前后種植平菇、黃蘑等受市場歡迎的品種。
正在溫室大棚內采摘平菇的村民楚本玲告訴記者,她家只有3畝多耕地,丈夫常年在外打工,她在食用菌種植基地干活,既能照料家庭,又能增加收入,一舉兩得。今年68歲的村民張善君負責溫室大棚日常管理工作,他開心地說:“我這把年紀,已經不適合外出打工了。做夢都沒想到,每月能在家門口掙到3000元錢。這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!”
“我們要努力探索多元化發展道路,不僅要帶領村民把食用菌種好,還要把花卉產業、鄉村旅游發展起來。”王鳳濤說,為進一步豐富產業結構、壯大村集體經濟,支邊村準備利用大棚發展花卉種植項目,目前正在進行整地等前期準備工作。
來源:延邊新聞網
初審:王 棟
復審:李軍廣
終審:王春榮

支邊村地處偏遠山區,過去,該村以種植玉米為主,產業結構單一、經濟效益低下,村民收入水平不高。許多年輕勞動力為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,紛紛選擇外出打工。提及過去,村黨支部副書記王鳳濤感慨地說:“以前,家家戶戶都是靠種地過活,一年到頭辛苦勞作,經濟收入卻很少。”
據延吉市林業局駐支邊村第一書記劉波介紹,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、加快推進脫貧地區鄉村全面振興,2023年,負責包保支邊村的延吉市林業局與村黨支部經過多方考察,決定發展具有周期短、見效快、效益高等特點的食用菌種植項目。2024年,支邊村依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組織優勢,建立“黨委指導+支部領辦+企業合作”運營方式,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建設了包括3個溫室大棚和6個塑料大棚在內的食用菌種植基地。溫室大棚去年11月初種植的6萬袋平菇,日產平菇300公斤—450公斤,已趕在春節前上市銷售,日均收入1000多元。隨著天氣轉暖、氣溫上升,預計平菇日產量將提升至1000公斤—1500公斤,可帶動村里近20戶村民人均增收1.3萬多元。其他塑料大棚將于清明節前后種植平菇、黃蘑等受市場歡迎的品種。

正在溫室大棚內采摘平菇的村民楚本玲告訴記者,她家只有3畝多耕地,丈夫常年在外打工,她在食用菌種植基地干活,既能照料家庭,又能增加收入,一舉兩得。今年68歲的村民張善君負責溫室大棚日常管理工作,他開心地說:“我這把年紀,已經不適合外出打工了。做夢都沒想到,每月能在家門口掙到3000元錢。這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!”
“我們要努力探索多元化發展道路,不僅要帶領村民把食用菌種好,還要把花卉產業、鄉村旅游發展起來。”王鳳濤說,為進一步豐富產業結構、壯大村集體經濟,支邊村準備利用大棚發展花卉種植項目,目前正在進行整地等前期準備工作。
來源:延邊新聞網
初審:王 棟
復審:李軍廣
終審:王春榮
微信 掃一掃 關注
《延吉新聞網》公眾號

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視頻,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,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、共享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,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。